资讯

最新动态

首页 资讯 最新动态

穿越百年烟火气,共品萧红“童年集味瓶”
时间:2025-08-04 浏览次数:6243

“祖父后园里的笑声是自由的甜,火烧云幻化的天空是奇幻的鲜,小团圆媳妇的遭遇是刺心的苦……”8月3日上午,一场别开生面的《呼兰河传》深度共读课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,一群小学高年级学生化身“童年滋味品鉴师”,在资深阅读领航人、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校长林敏的带领下,循着民国才女萧红的笔触,跨越百年时空,触摸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烟火冷暖,解码复杂而真实的童年百味。这不仅是一场文学之旅,更是一次关于自由、孤独、爱与时代烙印的深度思辨。

沉浸启程:唤醒“舌尖上”的童年记忆

“提到童年,你舌尖最先蹦出什么滋味?”课堂伊始,林敏老师抛出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。“甜滋滋的冰激凌!”“酸溜溜的山楂片!”“外婆熬粥的米香!”五花八门的答案,勾勒出当代孩子心中鲜活的童年图景。老师巧妙引导:“童年滋味,不光是舌尖的酸甜苦辣,更是心底的百般感受。今天,我们就打开萧红的‘童年集味瓶’,尝尝近百年前呼兰河畔的独特味道。”—— “童年的味道”探索之旅就此启航。

林敏老师。

深度品鉴:文字里的“酸甜苦鲜”历历在目

课堂化身“滋味实验室”,孩子们在老师引领下,运用独特的“联觉”密钥(打通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),深度“品尝”经典片段:

“祖父的园子”—— 尝一口“自由的甜”:当读到小萧红给祖父帽檐插满玫瑰,祖孙俩笑得直不起腰时,孩子们也忍俊不禁。“数数这里有多少次‘笑’?”老师追问。孩子们细数文字中流淌的笑声,品出了那份无拘无束的天真与被宠爱的甜蜜。一个园子,一个祖父,一个“我”,成了童年最坚实的“甜味剂”。

“火烧云”—— 品一味“奇幻的鲜”:“红彤彤、金灿灿、半紫半黄、半灰半百合色……”孩子们朗读着描绘火烧云的瑰丽文字,眼前仿佛铺展开一幅流动的油彩画。“天空像这个又像那个,其实什么也不像!”这份变幻无穷的惊奇与闲适的观察乐趣,被孩子们敏锐地捕捉为独特的“鲜”味。

“小团圆媳妇”—— 咂一丝“时代的苦涩”:老师以适龄方式简述了这段令人心碎的往事,聚焦于小萧红的困惑与周围环境的麻木。孩子们的表情凝重起来。“为什么好好的小姑娘会被这样对待?”“大人们的心是石头做的吗?” 课堂氛围转向沉思。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咂摸出那份刺心的苦涩、不解与悲悯,初尝时代阴影下童年的沉重滋味。

一份精心设计的 “童年滋味品鉴单” ,引导孩子们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“味道标签”,记录下每个场景带来的心灵震颤。

专注的孩子们。

时空对话:童心碰撞,思辨时代烙印

课程高潮“时空对话亭”环节,引爆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:

对话童年萧红: “小萧红,记住后园的阳光和祖父的笑!那是世界上最甜的糖!”“我懂你的孤独,但你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好美!别怕!”“你的笔会变成光,照亮很多人!” —— 孩子们跨越时空的暖心喊话,饱含对自由童年的向往、对孤独的理解和对生命韧性的赞叹。

对话呼兰河大人,思考则更加尖锐深刻:“爷爷,您那么善良,为什么不阻止他们伤害小团圆媳妇?是做不到吗?”“街坊邻居们,你们的心为什么像冻住的河水?是日子太苦,还是被那些‘老规矩’捆住了手脚?” 这些追问,直指社会环境的桎梏与人性的麻木。老师适时引导:“今天的我们,身边是否还藏着‘呼兰河式’的冷漠或愚昧?”将历史之镜照进现实。

反观自身童年: “原来童年不只有快乐,也有像萧红那样的困惑和难过。”“每个时代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甜和苦,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。”—— 孩子们在对比中,对自身的童年体验也有了更深地理解与珍视。

师生互动。

余味悠长:经典的力量在于照见与滋养

课程尾声,老师展示了书中“大泥坑”“冯歪嘴子”等充满地域特色的元素图片,留下引人遐想的悬念:“呼兰河这座小城,还藏着多少未被我们品尽的辛辣、酸楚或温暖滋味?”孩子们被激发出强烈的阅读期待,领取了“寻味”作业:在整本书阅读中继续寻找触动心灵的“滋味”场景,并思考“童年”对于个体成长的深刻含义。

现场互动。

林敏老师说,“《呼兰河传》像一坛陈年老酒,装满了萧红复杂的人生况味。我们带孩子品读,并非只为尝尽苦涩,更是要让他们懂得:童年是人生最初的百味瓶,装着塑造灵魂的每一种滋味;经典文学则是一艘时空船,载着我们理解不同的生命轨迹,在共情与思辨中,学会珍惜当下,涵养悲悯,获得成长的力量。”